对话同济泌尿专家,前列腺癌精准治疗与个性化管理
2024-11-27 09:08:31

2024年11月25日,在武汉举办的男性健康疾病科普及治疗进展的沟通会上,泌尿外科主任王少刚教授与副主任医师杨春光教授就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治疗方案、预防策略以及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解读。

前列腺癌作为全球男性第二常见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近年来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据王少刚教授介绍,2022年我国前列腺癌新发病例达13.4万,死亡病例为4.75万。尽管在全国范围内,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男性肿瘤中排名第六或第七,但地域差异显著,如上海、浙江等地发病率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在预防层面,王少刚教授提醒,尽管前列腺炎或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直接关联尚未明确,但不良生活习惯如高脂饮食、吸烟等却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因此,戒烟限酒、低脂饮食和适量运动成为预防前列腺癌的有效策略。同时,定期PSA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前列腺癌至关重要。

杨春光教授进一步指出,50岁以上男性应常规进行PSA筛查,有家族史者更应将筛查年龄提前至45岁左右。他强调,前列腺癌的预后与初诊分期紧密相关,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升生存率的关键所在。

针对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王教授指出,随着腹腔镜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并发症已大幅降低,手术适应症也随之拓宽。对于预期寿命较长的早期患者,手术成为首选;而对于高龄或手术风险较高的患者,药物治疗则更为适宜。

针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特别是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群体,治疗方案以药物治疗为主,包括内分泌治疗、化疗以及核素药物等。内分泌治疗因效果显著而备受推崇,譬如新一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恩扎卢胺、阿帕他胺等。其中,恩扎卢胺对雄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第一代抗雄药物的5-8倍,为晚期患者带来全新治疗选择,并改善了治疗现状和生活质量。

在前列腺癌的治疗领域,同济医院泌尿外科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王少刚教授介绍,团队在前列腺癌的基因特征分析、诊断试剂盒研发以及人工智能模型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还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同济医院还积极参与国际和国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杨春光教授表示,通过参与这些研究,同济医院不仅跟上了国际前列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还在某些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